Smart Computational Imaging (SCI) Lab
智能计算成像实验室

文章简介

【软科】总书记关注!7所高校,冠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自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锣,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该赛事已成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8年来,从20万大学生到3983万大学生,从5万个团队到943万个团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首次设立国际赛道,第六届开始以国际命名)记录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成果和当代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故事。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在渝落幕,南京理工大学团队突出重围,斩获全国冠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获得亚军,北京大学团队、浙江大学团队、卡内基梅隆大学团队、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获得季军。据统计,八届大赛中,共16所内地高校(团队)获得冠亚季军。


图片




图片

全国冠军,大放异彩


每一届”互联网+“大赛,都吸引着几千所学校的上万个团队参与,能够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的高校团队,无疑是佼佼者。在八届大赛中,7所高校摘得冠军,浙江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各2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各1次。


南京理工大学的夺冠项目是“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它展示了大学生团队如何解决我国夜视成像技术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高端热像仪产品的封锁,打造属于中国人的超高清红外夜视仪。南理工夺冠,是首次有南理工人站上“互联网+”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也是江苏省所有高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上夺得最高荣誉!


图片

图源:南京理工大学


这次夺冠,也是南京理工大学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成效的真实写照,是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相融通的生动实践。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南京理工大学构建起“一体两翼三平台”的创业教育体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南京理工大学是江苏省和工信部唯二获批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双创示范基地入选高校类国家级示范基地前十强。再到2022年,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成为全国仅有的6所获得5项创新创业类国家级荣誉的高校之一。


图片


传承科技报国之志,赓续红色军工血脉,一代代南理工人立足所学专业,扎根祖国大地,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浪潮,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过硬的实力是团队能够站在冠军舞台上的关键。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南昌大学的“中科光芯——硅基无荧光粉发光芯片产业化应用”项目夺得冠军。这是第一次地方高校进入冠军争夺赛,第一次地方高校获得大赛冠军,第一次承办高校获得大赛冠军,大赛佳绩充分展示了南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图片

图源:南昌大学


除了这支冠军团队外,引领产业扶贫新时代的“稻渔工程”、立足解决青少年护眼问题的“识光人”……南昌大学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这得益于南昌大学多年来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早在2012年,南昌大学就设立了“创新学分”,之后延展为“创新创业学分”;2016年,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配备一批专业教师,双创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覆盖100%本科生。同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校友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业成长发展。




图片

两次夺冠!勇立潮头


在逾千万大学生参加的八届“互联网+”大赛中,北京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次获得冠军,彰显着不凡实力。


浙江大学七次闯进大赛冠军争夺赛,两次获得全国总冠军,一次亚军,四次季军,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是浙大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走在前列和持之以恒。


图片

图源:浙江大学

浙大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发起创办了“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开展打破专业边界、拆除传统的教室和校园围墙的创新创业教育。二十多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打破天花板”的青年学子之巨大潜能发挥、创造新事业的喜悦和超凡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强化班孕育了128家创业公司,近十家科技型公司上市;毕业生中超过20%走上创业道路,他们中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方毅、各类创业大赛金银奖获得者数十人。如今,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工程教育高级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辅修班,继续吸引着内心闪烁创新火花的年轻人。


浙江大学还成立校院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38个、创新实践基地8个,组建“青年志愿创新咨询师服务团”“双创报告团”等,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更多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的北京理工大学,其”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和“星网测通”项目分别获得第四届和第六届大赛冠军,“枭龙科技AR智能眼镜”项目获得第四届大赛季军,北京理工大学也成为第一个在一届大赛上同时获得冠军、季军的高校。无论是扎根在无人驾驶技术的数年攻关,还是前行在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征程,北理工的团队,一直瞄准科技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方向,用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给出了关于“科技报国初心”的最好答卷。


图片

图源:北京理工大学

在北理工,院士、名师会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并将国家重大成果创新点、成果树转化为专业课程知识点。近3年,北理工15项国家科技奖成果进入教材、进入课程。在北理工,专业课程实施“慕课+研讨式教学+项目制答辩”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业能力发展。在北理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大平台做支撑,有企业孵化器助推成果转化,力争让每一位创新者得到成长,让每一个项目有机会落地。



图片

创新创业梦,伟大中国梦!


在互联网+大赛的舞台上,有来自全国的无数个紧跟前沿科技发展步伐、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有随着长征七号一起飞入太空的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有对肿瘤进行主动的靶向给药,实现癌症的颠覆式治疗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纳动力科技:磁场控制技术攻克靶向医疗”项目,有自主研发了世界第一款支持全稀疏度人工智能芯片、实现高能效边缘计算的清华大学“高能效工业边缘AI芯片及应用”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生动图景。它们皆在“互联网+”大赛中被孵化、被哺育、被浇灌,在广大学生心目中深深的种下“求学报国、科技报国”的种子。


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回响。


在大赛舞台上,虽然歌高校团队有着不同的创业模式,但服务国家的目标是相同的。


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基层精准落地转化:上海交通大学的“国瑞葡”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周边产业增收超30亿元,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3000余位。重庆大学“硅根结蒂”项目团队研发出增产和修复一体化的新型硅藻基硅肥,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土壤修复的双重效果……


有的项目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浙江大学“文物方舟——科技赋能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军者”项目,借助计算机技术,融合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知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了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AI’无界——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助力全球抗疫”项目,实现对病人从分类、诊断到重症预测的全流程监控,提升了诊断速度和能力的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阻断疫情传播……



图片


总书记曾说:“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8年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成为了一片沃土,架起了教育端与产业端深度融合的桥梁枢纽。未来,期待高校继续夯实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敢闯”素质、“会创”本领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


本文由软科综合整理。如您对文中内容有疑问,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

图片

图片

来源|软科

排版 | 孙菲

复审 | 左超

终审 | 徐峰



SCILab 官方公众号
SCILab 官方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