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验室成员参加第六届计算光学测量及其教育国际研讨会并作报告158
2024年6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计算光学测量及其教育国际研讨会(COME 2024)在成都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协办,大会汇集160余名计算光学测量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和分享该领域的科技前沿、创新成果以及发展趋势。 ![]() 大会现场 我实验室左超教授、冯世杰副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分别担任科学研究与写作专题主席、学生报告竞赛主席。尹维副教授参加会议展览并作产品推介,博士后叶燃担任学生报告竞赛评委,博士生陈文武、硕士生魏翔积极参加大会并在学生报告竞赛环节作口头报告。 ![]() 左超担任科学研究与写作专题主席 ![]() 冯世杰担任学生报告竞赛主席 ![]() 尹维作产品推介 ![]() 叶燃担任学生报告竞赛评委 陈文武的报告题目为“Deep-learning-enabled temporally super-resolved multiplexed 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high-speed kHz 3D imaging with low-speed camera”,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3D成像方法:深度学习赋能的复用条纹投影轮廓术(DLMFPP)。该方法通过在一个复用条纹图案中嵌入时间信息,并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分解和分析单独的条纹,提供了高信噪比和易于实现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的结构光或条纹投影轮廓术等三维成像方法,DLMFPP能够使用普通低速相机实现超越相机帧率的3D成像速度,实现高分辨率和高速3D成像。 ![]() 陈文武作“Deep-learning-enabled temporally super-resolved multiplexed 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high-speed kHz 3D imaging with low-speed camera”报告 魏翔同学以“3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multispectral photoacoustic dermoscopy: Simulations aiding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为题作了报告,他基于集成光学(MCmatlab)和超声(k-Wave)传播模拟,开发了一个用于定量PAD的三维皮肤混合模拟计算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校正光学和声学分布,并为密集血管网络和多层皮肤组织提供精确的PAD成像解决方案。通过在三维PAD计算模型上的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为定量PAD在皮肤诊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PAD设备的开发和优化,并为深度学习数据集的获取提供辅助。 ![]() 魏翔作“3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multispectral photoacoustic dermoscopy: Simulations aiding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报告 学生竞赛会场合照 学生竞赛环节持续近4小时,选手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共同展现学术风采和创新能力。赛事最终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以及优胜奖若干。我实验室陈文武、魏翔同学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四川大学苏显渝教授、清华大学曹良才教授、上海大学于瀛洁教授和四川深瑞视科技有限公司颜微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陈文武(右一,魏翔代领)获学生报告一等奖 魏翔(右五)获学生报告三等奖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会议期间,参会师生围绕光学测量前沿课题与学者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光学测量领域的活力与潜力,更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实验室将在光学测量技术领域不断探索与突破,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参会师生合影 图文|魏翔、任乐、孙菲 复审|左超 终审|徐峰 |